登录后绑定QQ、微信即可实现信息互通
英德矛盾,也就是安倍津津乐道的引发一战的主要矛盾,战前确实是欧洲国际关系的主线之一,最终演变为两大阵营的对立。为了对抗法俄的接近,威廉二世最初的想法是和英国结盟,但因为自己和参谋团队的好高骛远,失去了种种机会。大英帝国几百年来对欧陆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以维护欧洲各国力量的平衡,同时不...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
首先,白起功劳太过强大,功高震主。身为战国四将之首,白起的出色是无人能及的。他一生征战三十七年,史书没有记载过一次有关于他的失败,白起作为赫赫有名的关西大将,同时官职也升到“武安君”,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最高领导者。其次,赵国实施反间计。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说客苏代,受赵王委托...
甲午战前,清朝被西方洋人们认为是亚洲区域的老大哥。在亚洲,清朝还有大量附属国,清朝通过洋务运动和几次对外战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让日本这种新崛起的国家忌惮的。一、甲午战前的大清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尤其是第2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中国而言是极大的耻辱,但同时第2次鸦片战争...
侵华前日本人口为7193万人,中国人口为4.4亿。1912年到1949年,中国的人口是5.45亿。三年的国共内战又损失了1000万。再减去1945年到1949年增长的人口。比较合理的数字是1945年我国有5亿人。在战争中,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的背景:1、刘琮束手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章陵郡太守蒯越...
三大战役的三个名称均为战前就有,是战役制定时习惯叫法。其中,淮海战役一词由粟裕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此时淮海指淮阴——海州一带的第7兵团(黄伯韬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原因如下: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
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
提出你的第一个问题
回答一个你擅长的问题
对内容进行点赞或者收藏
阅读声望与权限的规范
完善个人资料